您所在的位置:晋江网 > 最新播报

安海68岁黄勤成:敲打时光 修补人间烟火

2024-07-03 08:41:28 来源:晋江经济报

每天早上七点半到下午五点,只要经过晋江安海中山中路金厝围巷口,总能听到“叮叮当当”的敲打声,这个清脆的声音有节奏地在寂静的小巷里回荡,让人仿佛回到过去的时光中。这声音来自金厝围2号的小店,这是一家有着40多年历史的铁艺店,专门从事修补铁锅、铝锅、水桶,制作白铁器具等。守着这个小店的正是68岁的黄勤成。

晋江经济报记者 黄海莲

13岁学艺 挑着担子游走乡间

黄勤成从小便从事补锅、补鼎、做金桶这门手艺,因为过程都需要敲打,他称自己为“打铁的”,而老顾客们却亲切地叫其“阿成”或者“补鼎(铁锅的闽南叫法)的”。

黄勤成说这门手艺是家传的,父亲靠着这门手艺支撑起一个家,而他在13岁的时候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这门手艺。“那时父亲都是挑着担子到各个村子去做修补,我就给父亲打下手,一边帮忙一边学习。”黄勤成说,学习了三年,父亲才让他出师,16岁的时候,他就有了自己的修补担,开始独立出去讨生活了。

“一个担子有上百斤重,里面有各种工具和材料。都是铁制作品,很重。”黄勤成记得,挑着担子游走在乡村的时候,夏天空气的燥热和冬天凛冽的寒风都让人崩溃,但为了生活,他依然摇响铁片铃声,不时喊上一句“补鼎补面盆”,“那个铁片铃是由5片铁片串在一起制作的,摇动时便会发出不紧不慢的‘嚓、嚓、嚓’响声,人们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是我们补鼎来了。”

那时,黄勤成每天会挑着担子去不同的村子,先在村子走一圈,边走边收破鼎,然后在村里找一个合适的场所安顿下来,开始修补工作。“那个时候物资匮乏,人们又勤俭节约,用具有一点破损了都是修补之后继续使用。而且以前的锅全是由生铁打造,生铁不耐用,加上柴火熊熊,铁锅很容易穿孔、漏水,所以修补匠人很受欢迎。”

“一趟下来至少收下十几个破鼎,补鼎时看破洞的大小,一般修补一个鼎也就收入五分钱或者一两毛钱。补鼎用铁钉,一个铁钉5分钱,根据破洞的大小决定使用的数量:小的用一个铁钉,大一点的洞要用3个,看铁钉使用情况就知道怎么收费了。”黄勤成介绍,那时补鼎补面盆补水桶是一个收入不错的行当,虽然辛苦,但是一天下来有三五元,有时能有七八元的收入。

敲敲打打半世纪

和黄勤成一起学艺的还有他的哥哥,那时,兄弟俩各自挑着担子游走在乡间,虽然收入不错,但是风吹日晒,每天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走上几十里路,常常磨破肩膀和双脚。20岁那年,兄弟俩一合计,在老街(中山中路)上租了一个铺子,开始了在店里的修补工作。

“在店里不用挑着担到处走,不用担心风雨,也不用怕大太阳。但是一开始没什么人知道,只有路过的客人,以及之前常去的乡村的顾客慢慢找过来,生意才渐渐稳定下来。”说起初开店的时候,黄勤成脸上充满了感慨。开了四五年,由于老街上的店租金不便宜,本就薄利的生意让兄弟俩萌生了更换店铺的想法,几经辗转,黄勤成兄弟俩找到了金厝围2号,“这里离老街近,租金便宜了很多,我们终于可以安心地埋头做生意了。”黄勤成屈着手指算着,“搬到这里也有40多年了,真快啊!”

是的,时光荏苒,黄勤成和哥哥在这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店里一守便是40余年。每天早上开门后便一直埋头工作到晚上,几十年如一日。“二三十年前可以说是小店最忙的时期,每天都有做不完的活,常常一坐就是一天。”黄勤成和哥哥一人守着一个工位,忙个不停。来自星塔村的颜大叔正好拿着一个高压锅来修,他接过话道:“是呀,那时他们生意可好了,修补的人太多,店里摆满了等待修补的各种大锅小锅,还有水桶脸盆,经常要排队,轮好几天才能取。”

随着社会发展,会用修补器具的人越来越少,“现在每天来的客人很不稳定,有时十几个人,有时就两三个人。虽然现在修补一个锅能赚二三元钱,但一天下来收入很不稳定。”黄勤成一边帮颜大伯修理高压锅,一边说。

虽然生意不如从前,但是他还是每天早上早早就开门,从早上一直坐到下午五点打烊,连午餐都是在店里吃的。“这两年,我大哥的身体不太好就休息了,现在店里只有我,我不来开门,老客户会找不到人的。”黄勤成笑呵呵地说,做了这么多年的修补活,他们的小店有了许多忠实的老客户,有的一家三代都来找他们修补,“有个顾客一开始是婆婆带着她来的,后来变成她带着自己的媳妇来,虽然现在来得少了,但一有要修补的东西还是会想到这里。”

小店四十年如一日地开门做生意,虽然利润微薄,但是如果顾客拿过来的锅只是一些小问题,黄勤成也会免费为其修理。采访的时候,一位老伯拿了一个汤锅过来:“这个锅有点漏水,你帮忙看看是怎么回事?”黄勤成拿过锅看了看说道:“这里松了,敲紧一下就不会漏了。”一边说着一边就拿起旁边的锤子敲打了起来,随着五六声“叮叮当当”的敲打声结束,锅也就修好了。老伯连忙问多少钱,可是黄勤成摆了摆手说“不用不用,小问题。”这时,一位中年人进来,问能不能要一块白铁片,“你要多大自己剪。”黄勤成指着角落里的白铁片跟对方说,看着对方拿剪刀的姿势不对,他还会指导他要怎么剪,缺口才会圆润。这一块白铁片黄勤成依旧没有收钱,“都是举手之劳,不算什么的。”他呵呵笑道。

守着小店慢慢老去

没有客人来修补的时候,黄勤成就打白铁器具,水壶、簸箕、铁锅、面盆、铁箱、烧金桶等生活用具。“自从开店之后,我们就开始做白铁器具了。白铁制品轻巧耐用,而且容易修补,比较受人欢迎。”黄勤成介绍说,白铁皮不是铁也不是铝,而是表面镀锌的薄铁皮,厚度一般在0.5毫米左右。加工白铁皮与传统打铁不同,没有熊熊燃烧的炉火也没有烧得发红的铁块,而是用剪刀裁剪,然后用铁锤敲打,直至成块的白铁变成各种形状的成品。

在白铁制作的过程中,每一处衔接部分都需要用手工敲打挤压,相互扣接而成。敲打力度决定白铁的成品质量,这是制作的最关键步骤。力度过大易伤铁皮,容易生锈;力度过小则衔接不牢,容易渗透,要求敲打得恰到好处。

“平时有空就会做一些烧金桶放着,这个是现在购买比较多的。”黄勤成指着地上的几个烧金桶说道。这也是小店里时常响着“叮叮当当”敲打声的原因。

“我快70岁了,也不知道还能做到什么时候。就守着这个店做到做不动就停了。”黄勤成叹息着说,这门手艺需要长时间坐在板凳上,日复一日的工作对体力及耐心都是一种考验,而且收入微薄,不符合年轻人的就业观念,一般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一工作。“我们家的孩子也没有人愿意做这一行,或许再过几年,都没有人知道锅坏了是可以补的,没有人知道以前还有补锅补鼎这个行当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