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全社会研发投入连续5年增长20%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5年平均增速超50%,入选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第三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近年来,晋江市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市发展战略,让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晋江经济报记者 柯雅雅 “用”好科创平台支撑 一台酷似微波炉的仪器稳定运转,里面放置着来自各个鞋企的鞋面材料。约1个小时后,鞋面材料中的重金属、甲醛等含量被精准检测出来…… 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院标准检测中心内,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 落地11年来,中鞋革晋江院从最初的3人团队发展到如今70多人的规模,与晋江500多家企业开展了合作,提供标准检测、科技研发、应用推广等服务。而晋江市科技、教育等相关部门,则在资金端、服务端、项目端给予其全链条保障。 “以前,想知道企业研发的皮革材料质量如何,需要带着材料跑到北京、上海等地检测。现在,家门口有了检测实验室,便利多了。”一家皮革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集聚与产业相关的创新资源,深度链接高校、科研机构,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重要依托,更好地让创新链推动产业链发展——这样的构思,已然成为现实。 近年来,晋江坚持“一个重点产业一家平台支撑”,聚焦鞋服、纺织、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重点产业需求,与中国科学院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福州大学、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等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共建12家高水平科研平台,实现主导产业科研平台全覆盖。近三年,晋江市科研平台累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超1000项。 企业有转型需求、产业有升级压力,晋江党委政府看在眼里,更做到实处。晋江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晋江将坚持科创平台以“用”为导向,夯实科技创新“硬支撑”,逐步完善涵盖建设运营、资金规范、绩效考核等方面的系统性管理机制,持续增强科研平台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为晋江高质量发展打基础、强后劲。 “聚”集科创要素保障 科技创新,政策先行。如今,在鼓励科技创新方面,晋江的“1+N”政策体系被越来越多企业所熟知。 具体而言,“1”是《晋江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若干措施》总纲文件,聚焦科技投入、科创企业、创新孵化、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制定16项措施;“N”是配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数智转型、引育产业创新人才、发展金融资本等系列专项政策。 窥一斑可见全豹。晋江正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地支持科技创新,花大力气配好建齐科创要素保障。 今年1至7月份,晋江市新增登记技术合同136项,金额14482.32万元,同比增长219.45%。合同类型以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为主,涉及传统纺织鞋服、新材料、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等方面。 “近三年,晋江累计促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超1000项、金额超12亿元。我们希望能够持续推动科创成果‘落地生金’。”晋江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晋江正着力打造集“科技大市场+成果转化基金+中试平台+转移机构+产学研合作”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并建立“政府+银行+基金+信贷”科技金融赋能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助推科技企业快速发展。 在鼓励人才创新创业方面,晋江正大力实施科创人才集聚、硕博人才倍增、技能人才振兴“三才行动”。截至目前,已累计聚集各类各层级人才1.2万人,数量位居全省县域首位。 科创要素的汇聚,将更好地推动创新生态的打造。晋江市坚持“政、产、学、研、资、介”一体发展,出台一揽子创新扶持政策,推动人才、资金等要素向科技企业倾斜,全链条构建最优创新生态,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链接。 “造”优立体科创体系 近日,在晋江市科技局、晋江团市委、晋江青年商会联合开展的“青商面对面”交流活动中,“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招募和培育科技人才”“产学研合作”等热词被众多青年企业家不断提及。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的普遍共识和行动方向,但要怎么做也是大家探究的焦点。”晋江市青年商会会长王俊清表示,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既需要企业的主动探索,也需要政府层面的引导推动。 企业之所需,政府之所想。近年来,晋江市委、市政府大胆探索创新,以科技体制改革纳入省集成改革试点为契机,率全省之先,成立晋江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按照“全市一盘棋”思维,形成科技部门抓总、市镇集成联动、多部门高效协同的管理体系,一体统筹科技发展各方面事项。 “‘一把手’挂帅,统筹协调力度大大增强。从此,科创工作不再是科技局一个部门的事。”晋江市委科创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晋江市已初步形成“科创委+科创办+科技局+镇域科技副镇长(副主任)”纵横分布的科技工作协同调度机制,有效破解了以往科创主体单打独斗、科创资源零星分散、科创渠道闭塞不通的局面,真正成为科创型企业的“推车手”和“服务员”。未来,晋江将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科技创新,孵化出更多有发展前景的优质科创型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