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234”工程为抓手 全力打造海丝风情小镇
——访深沪镇党委书记孙晋展 晋江深沪镇是“中国内衣名镇”,也有“峙海金狮”之称。深沪镇如何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优势,高质量打造海丝风情小镇?日前,晋江经济报记者采访了深沪镇党委书记孙晋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深沪镇将发挥产业基础雄厚、人文底蕴深厚、生态环境向好及滨海、港口等优势,全力推进‘1234’工程。”孙晋展说。 在推进“1234”工程中,深沪镇将锚定“一个目标”,即强产兴城;开展“两项行动”,即产业巩固提升行动、城乡品质提升行动;聚力“三大抓手”,即抓项目、抓创新、抓队伍;谱写“四个篇章”,即经济重镇、海洋强镇、智造名镇、海丝古镇,扎实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数字化转型,城乡建设加速升级。 以“新”提“质”,激活发展引擎。 当下,深沪镇一个个项目“满弓劲发”:富联5G智能工厂2号厂房投用,车间实现生产环节数字串联;长泰服装智能化生产项目试投用,达产后可年产服装7000万件;深沪国家中心渔港扩建项目施工现场如火如荼;华海村(鲤鱼穴)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开工建设,村庄“颜值”将迎质变…… “要实现‘强产兴城’的目标,抓产业发展、抓项目落地是第一要务。”孙晋展表示,今年来,深沪镇坚持谋创新、蓄后劲,经济发展保持韧性。全力推进54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1—7月完成投资36.9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投资73.7%;纳入晋江市综合产业园区产业建设项目完成计划投资85.77%,其中,晋江本级管理的“四个一批”项目完成投资进度105%;围绕数智转型攻坚行动方案,策划富联5G智能工厂、长泰智能化生产、浔兴智能工业园等10个项目,总投资11亿元;重点培育数字车间、5G工厂、智慧园区,推进上云企业10家,打造数智转型示范样板。此外,浔兴公司凭借“精品拉链”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以港兴产,向海图强。 伏季休渔期结束后,位于深沪镇的百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年加工水产品5万吨项目正式投用,每天可加工水产品两三百吨。 渔业是深沪镇传统支柱产业之一。立足海洋资源优势,深沪镇不断挖掘蓝色经济潜力。 当前,深沪国家中心渔港扩建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项目建设现场吊塔林立,机器轰鸣。该项目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设计年鱼货卸港量12万吨,并建设渔用通道、作业平台、智慧渔港系统及水电等配套设施,总投资约1.7亿元。 把握“向海”优势,一路“向新”发展。深沪镇作为晋江市创建国家级渔港经济区的重要部分,策划生成“一港一街一园一中心”项目,其中,深沪镇渔港港阜避风塘整治项目、深沪渔港港区环保提升、深沪渔港智慧中心项目均已开工,将建设渔港对外服务窗口、渔港指挥中心,打造渔港片区形象标杆和渔港文化展示名片。 主打特色牌,振兴动力足。 在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加持下,今年以来,深沪镇相继举办了民俗踩街、舞龙舞狮赛、海上龙舟赛、沙滩音乐节等各类文体活动45场。其中,阔别50年的深沪海上龙舟顺利重启,吸引现场观众2万多人、全网近350万人次观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和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沪褒歌也频频亮相,成为“印象深沪”重头戏,尽显深沪海丝底蕴。 此外,深沪还发布《嗨!深沪!》文体旅宣传片,在学习强国App等多个平台播放量累计达10万+。 “乘着文体旅的东风,越来越多‘深沪元素’被看见、关注,深沪的村(社区)也借势发力,挖掘乡村旅游亮点,助力乡村振兴。”孙晋展介绍,坑边村村级侨史馆正式开馆,打造红侨文化;东华村依托田园风光,打造集旅游观光和农田体验为一体的文旅路线;科任村蜿蜒蔚蓝的海岸线,成为盛夏滨海旅游的好去处……青山绿水间,和美乡村勾勒新时代振兴之路,海丝小镇魅力尽情绽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深沪镇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贯通起来,与创新发展‘晋江经验’结合起来。”孙晋展表示,接下来,深沪镇将以“1234”工程为抓手,持续深化“产城人”融合、文体旅融合,奋力推进海丝风情小镇高质量发展,为创新发展“晋江经验”贡献深沪力量。(记者 施蓉蓉)
|